全面回顾外资“国家队”A股布局! 中东亿万富翁是否正在与欧洲和美国机构作对?

在A股市场,外资动向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其中,北向资金流向的每日高频数据被部分投资者视为投资“风向标”。 今年8月份以来,北向资金波动加大,也对市场信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然而,中金公司的研究表明,北向资金虽然容易获得、频率较高,但其不纯粹,对市场的解读有限——毕竟北向资金是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交易资金和配置的混合体。资金。

如果想一窥专业境外机构投资者在A股的长期布局,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动向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另一个参考点。

从QFII动向看外资机构长期布局

作为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的重要方式之一,QFII通过经批准的专用账户投资A股。 经批准的外资机构在QFII账户的投资大部分以长期配置为主:

据统计,目前QFII重持一年以上的公司有155家,QFII重持三年以上的公司有45家。 南京银行、美的集团等16家企业连续五年被QFII机构重仓。 抓住。

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QFII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在前三季度全A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87%的背景下, 804只QFII重仓股票同比上涨5.7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整体下降0.62%。 不仅优于全A平均水平,也高于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国内投资机构的整体业绩。

在QFII名单中,一群背景深厚又略显神秘的“国家队”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是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者。

主权财富基金(Fund,简称SWF)是一些主权国家政府设立、拥有和管理的用于长期投资的基金。

在过去的“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国家,包括以科威特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贸易国家,积累了大量外汇,以管理这些资金并保值增值。 ,主权财富基金应运而生。

这些主权财富基金的“顶级”,包括阿布扎比投资局、科威特投资局、淡马锡控股等,都在中国有投资计划。 除了大规模股权交易外,他们还通过QFII渠道持有A股。 上市公司。

本文中,笔者将选取几家“一线”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来盘点一下他们今年三季度在A股的QFII渠道布局以及仓位调整变化。

中东、新加坡“国家队”逆势加仓A股!

到2023年,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I统计,全球十大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规模总和将超过8.5万亿美元。 在这些“国家队”中,不乏通过QFII账户投资A股市场的“顶尖选手”。

1)中东“两位英雄”:阿布扎比投资局(Abu Dhabi,简称ADIA)、科威特政府投资局( ,简称KIA)。

中国银行 大股东 淡马锡 非流通_中国银行 大股东 淡马锡 非流通_中国银行 大股东 淡马锡 非流通

另类资产数据与洞察机构(瑞勤)发布的《2023年主权财富基金报告》显示,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高达3.7万亿美元,占全球主权财富的36%基金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亚洲。

近年来,中东资本通过私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等多种渠道,加速配置优质中国企业。 其中,动作较早且频繁的知名主权财富基金包括接下来要介绍的阿布扎比​​投资局和科威特政府投资局。

“阿布扎比投资局”隶属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酋长国。 即使在光环笼罩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公司中,也堪称最神秘的群体。 其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未公开披露。

需要注意的是,像后来出现的“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外界掌握的这些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数据都是相关研究机构的跟踪估算。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阿布扎比投资局”重仓24家A股公司(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总市值约为95.09亿元,高于年中。 增加近22亿元。

阿布扎比投资局的A股布局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医药、汽车、新能源等领域。 例如黄金股紫金矿业; 减肥药概念股通化东宝、丽珠集团; 华为汽车概念股宇通客车等都是其重量级标的。

其中,持股第一大的紫金矿业已被阿布扎比投资局持有多个季度:自2021年四季度末首次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以来,只是在2022年第三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暂时退出,并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了进一步加仓。

另一家主权财富基金科威特政府投资局于1953年在伦敦成立,是世界上第一只主权财富基金,也是该国财富管理模式的先驱。

作为科威特摆脱资源依赖的重要工具,“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已发展70年,拥有广泛的全球投资布局。 在中国资本市场也有较早的布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科威特政府投资局”重仓27家A股公司(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总市值近50亿元。

与年中相比,报告期内,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增持12家公司,同时新增持仓华夏眼科。 医药生物领域是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最青睐的行业。 在此期间,它大力投资了康恩贝、诺斯罗普·格鲁曼等7家制药公司。

2)新加坡两大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新加坡的国家储备主要由三大投资实体管理,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控股()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这三个实体各有分工:GIC管理大部分政府金融资产(包括国家公积金)并对其进行长期投资,旨在维持和增强国家管理资金的国际购买力; 淡马锡主要管理国有企业资产; 金管局主要致力于利用外汇储备来管理短期外汇市场波动及其流动性。

其中,GIC和淡马锡长期活跃于全球资本市场。 根据SWF官网10月更新的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排名,GIC以7690亿美元的管理规模排名第六,淡马锡以2880亿美元的管理规模排名第十。 。

经营报告显示,淡马锡长期将超过20%的投资组合配置于中国,而GIC的投资组合近年来逐渐降低风险敞口,持续增加对亚洲的配置,减少对欧洲的配置。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淡马锡富登投资有限公司”重仓持有的A股公司数量 (列入前十名流通股东名单的)增至5家,总市值约40.51亿元。

2023年第三季度,淡马锡和GIC的QFII账户同时增仓。 截至季末,淡马锡新进两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透露持股总市值较年中增加近22亿元,增幅半数以上。 ; GIC还入驻两家新公司,持股总市值较年中增加近6.4亿,翻了一倍多。

需要注意的是,淡马锡和GIC在中国的投资主要是股权投资。 二级市场上,淡马锡投资较多的是美股和中概股,而GIC则主要投资港股。 相比之下,QFII账户(淡马锡QFII账户实体)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淡马锡富登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仓位可谓杯水车薪,但其一致加仓的举动或许反映出了某种趋势。

反其道而行之,欧美主权基金是否正在逐步撤离A股?

与中东、新加坡等几家老牌主权财富基金相反,欧美多家主权基金近年来已悄然退出A股市场。

与2022年底对比可以发现,QFII中的“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和“瑞典第二国民养老金”已退出所有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年。

其中对A股投资力度较大、退出较为明显的有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基金,简称GFPG)。

GFPG的管理人是“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银行,简称NBIM),其在QFII中的投资主体是“挪威中央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挪威央行仅出现在一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持股价值仅约4000万欧元。元; 而截至2022年底,挪威央行持有的股票价值高达76.76亿元人民币,在QFII中排名第六。

也正是在今年9月7日,NBIM发布声明称,出于运营考虑,启动了关闭上海代表处的程序。 声明还透露,其上海代表处仅剩8名员工。

尽管NBIM表示,此次关闭上海代表处不会影响其在中国的投资策略,但截至2022年底,其中国投资组合仍高达420亿美元,投资约850家公司。

结论

近年来,中东资本来华“淘金”趋势明显。 据证券时报报道,包括阿联酋第三大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在内的多家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公司今年已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有相关计划,实际投资业务将甚至更早开始。

从投资倾向来看,中东资本更青睐中国高端制造、医药生物领域,重点关注未来占据领先地位的新兴市场独角兽企业。 从投资业绩来看,中东资本拥有优秀的选股能力。 其投资的上市公司业绩突出,股价涨幅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欧美主权财富基金“反其道而行之”,A股投资规模大幅缩减。 一方面,这可能受到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回报表现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风险提示:本文涉及的内容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涉及产品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 股市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

标签: / / / / /
上一篇2023-11-25
下一篇 2023-11-25

相关推荐